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,规范教学管理,推动新专业建设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智能制造学院铁道信号教研室于10月27日组织开展了以“六维赋能·匠心育人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。此次活动紧密结合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教育教学核心需求,围绕课堂教学规范、教学能力比赛、新专业建设、课堂管理、公开课设计及教师发展等六个关键维度展开深入研讨,为专业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一、聚焦课堂规范,筑牢教学根基
活动伊始,教研室主任冷雪率先聚焦课堂教学规范这一核心基础,明确提出教师上课必须备齐备课笔记、教案、授课计划、课程标准、教学记录本及教材等六样关键教学材料。她结合教学经验,逐一对各项材料的编写标准、更新要求及使用规范进行详细解读,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规范教学材料对把控教学节奏、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性,强调要以标准化材料建设推动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开展,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。

二、深耕以赛促教,锤炼教师本领
教学能力比赛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抓手。活动中,教研室团队结合学校教学能力比赛的最新要求,从参赛团队组建的互补性、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、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合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,为后续备赛工作制定清晰路线图。参赛经验丰富的教师张璇分享了备赛心得,重点强调教学设计要深度融入铁道信号专业特色,主动对接智能运维、AI故障诊断等行业前沿技术,同时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搭建“理论+实操”一体化教学场景,让参赛作品既符合比赛标准,又贴近岗位实际需求。

三、攻坚专业建设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针对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,教研室成员展开集中研讨。大家重点审议了人才培养方案、教学进程表的合理性,深入分析了行业调研报告、专业可行性报告的核心数据,并对实施报告的关键内容提出优化建议。会议明确,专业建设要严格立足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,全面推行“岗课赛证”融通培养模式,在强化信号设备安装调试、故障排查等核心实践技能训练的基础上,增设智能信号控制、轨道交通AI运维等前沿课程模块,确保培养的人才精准匹配企业用人标准。
四、优化课堂管理,提升教学实效
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、参与度不高等问题,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热烈研讨,形成一系列务实有效的管理策略。在手机管理方面,大家一致同意推行“课前三分钟手机入袋”制度,通过固定存放、专人监督等方式减少手机干扰;在课堂互动设计上,提出每15分钟设置一次互动环节,采用问答抢答、小组任务攻坚、岗位角色扮演等多样化形式提升学生参与感;在语言表达规范上,倡导教师避免负面口头禅,多使用“信号故障排查就像破案,需要细心和逻辑”等兼具行业特色与激励性的语言,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。
五、创新公开课设计,实现分层赋能
为提升公开课示范引领作用,教研室结合不同学制学生的认知特点,提出“三年制深讲,五年制浅讲”的差异化教学策略。针对三年制大专学生,公开课设计侧重理论深度挖掘,如围绕ZPW-2000轨道电路原理展开推导教学,并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;针对五年制大专学生,则采用案例驱动、游戏化学习等方式简化理论讲解,重点通过实操演示、分组实训等环节强化技能训练。同时,活动鼓励教师积极运用AI智能学情分析、虚拟教研室协同备课、课堂行为监测等新技术,打造智慧化公开课场景,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。
六、规划教师成长,共绘发展蓝图
活动最后,围绕教师个人发展与职称评审工作,教研室明确了“教学—科研—专业建设”三维成长路径。教学层面强调以优质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学水平;科研层面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,积极发表专业论文;专业建设层面倡导教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、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。同时,教研室的老师们梳理形成了职称评审材料清单,明确教学成果、科研项目、课程开发、技能竞赛指导等关键指标,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引。
此次“六维赋能·匠心育人”主题教研活动内容充实、靶向精准,既明确了教学管理的规范要求,又探索了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。下一步,铁道信号教研室将持续推进教研成果落地转化,以“六维赋能”计划为抓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铁道信号技术人才贡献力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