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智能制造学院以“家国情怀”为核心,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“礼赞盛世庆华诞·绘影诉情敬家园”系列主题教育活动。活动自启动以来,通过“光影致敬”“笔绘山河”“AI创未来”“镜写家国”四大板块,将德育、美育、智育有机融合,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感,在创造性表达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中激发奋斗之志,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。
一、以德润心:红色观影铸魂,厚植家国情怀
“德者,本也。”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所在。为引导学生铭记历史、致敬先辈,学院组织全体班级于10月10日晚自习集中观看红色影片《建党伟业》。影片以恢宏的叙事视角,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辛历程,展现了革命先驱们为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。

观影过程中,学生们全神贯注,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震撼。机电2531班学生纪添昊同学在“家国三问”微感言中写道:“问,1919我会这么做?用《新青年》的启蒙之光,燃五四街头的觉醒之火。答,我们是谁?是前辈精神的传承者,是强国路上的接力者。往,向何处去?以专业本领服务社会,以实干担当报效国家。”观影结束后,各班通过扫码提交感言,累计收集微感言240余条,字字句句饱含深情,展现了青年一代对“家国”二字的深刻理解。

此次“光影致敬”活动,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史教育课,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。通过“观—思—悟—行”的闭环设计,将红色基因深植学生心灵,真正实现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德育实效。
二、以美培元:艺术创作赋能,涵养审美情操
美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。本次系列活动注重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,通过“笔绘山河”主题绘画比赛和“镜写家国”摄影短视频大赛,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山河壮丽,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。
在“笔绘山河”绘画比赛中,学生们围绕“山河新貌”“校园风采”“平凡英雄”三大主题展开创作。机电2531班的任雨晴同学用二次元风格营造出超现实的视觉体验,为大众呈现了一场关于高铁与海浪想象的创意盛宴,仿佛高铁在“水浪”与“天空” 的奇幻场景中穿梭;机电2532班的张洪铭的素描《水墨山林中的钢铁速度》描绘高铁疾驰于山林铁轨间,枯树山峦相伴,尽显速度与自然的融合之美;更有以战争为题,战士挥旗,硝烟战场战机盘旋,展现坚毅与热血。

与此同时,“镜写家国”摄影与短视频大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。学生们走进乡村、社区、家庭,用镜头捕捉“家园情深”的温情瞬间。动检2531班王田龙同学利用短视频拍摄大美中国,以《大美中国》为题,运用航拍与延时技术,捕捉华夏大地的动人瞬间。他阐述:情怀是焦点。我们这一代青年,要用中国视角,展现中国之美。”

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扎实的艺术素养,更体现了他们对“美”的深层理解——美不仅是形式,更是情感的载体、价值的表达。美育在此过程中,真正实现了“以美启真、以美储善”的育人功能。
三、以智启思:科技融合创新,激发报国志向
在新时代背景下,智育不仅限于知识传授,更在于创新能力与科技素养的培育。学院创新性地设置“AI创未来”智绘山河专项活动,鼓励学生运用国产AI工具如“文心一格”“通义万相”进行主题创作,生成“月圆下的中国”系列数字作品。
学生们积极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,探索“科技+艺术”的新表达。当高铁与火箭在月光下同框,故宫红墙与长城脊线共沐清辉,空间站机械臂舒展于月轮前,跨江大桥灯串揉碎月色,绘就中国创新图景。

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国产科技工具的认知与应用能力,更强化了“科技报国”的使命意识。通过“AI创未来”,学生们深刻体会到: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而青年正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。
活动自上而下纳入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任务,形成了“支部引领、班级落实、学生主体、全员参与”的良好格局。各辅导员、班主任积极动员,组织学生参与创作与观影;学生入党积极分子、团员骨干带头投稿,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
山河披锦绣,青春恰自来。智能制造学院学子正以笔为戈、以镜为眸、以AI为翼,在同一片山河下,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,把家国情怀写进作品、融入血脉、落到行动,共同交出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常铁答卷!下一步,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,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