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研活动是教学质量的“生命线”,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。为进一步夯实这条“生命线”,轨道交通学院各教研室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与专业内涵建设,积极探索,大胆实践,通过项目式研讨、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,切实推动教研成果向课堂实效转化,有效助力高素质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。
以赛促教,赋能成长——城轨运营教研室教学能力大赛备赛分享
为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,破解备赛难题,近日,城轨运营教研室聚焦教学能力大赛的专题进行教研活动。整个教研活动围绕赛制解读、备赛实操等核心模块展开,为新教师备赛指路领航。
活动中,邀请副校长朱月红进行全程指导,省级获奖团队从赛制逻辑、教学设计、课堂实施等维度拆解备赛全流程。张佳垚老师解析评分标准,提供选题三维评估表;谌小丽老师聚焦教学设计,分享问题链驱动、跨学科融合等创新方法;张梅花老师传授课堂把控与答辩技巧。王英东老师则针对个人赛特点,分享了资源整合与心态调整的实用策略。

现场互动环节,教师们围绕备赛痛点积极提问。针对《电工电子技术》教案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困惑,老师们建议结合专业案例自然渗透,如在车辆短路故障分析中强调工匠精神的实践内涵。对于无学生场景下的互动呈现,通过模拟学生反馈、展示实操任务设计思路,让评委直观感受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课堂设计。关于教学创新点提炼,嘉宾明确创新需立足实际教学问题,通过对比传统教法、凸显改进效果,专业案例与仿真操作的深度融合可作为核心创新点。
教科室主任吴建伟强调“备赛即成长”,鼓励教师将赛中技巧转化为日常教学能力。后续,教研室将通过资源共享、结对帮扶等措施,持续为教师提供支持,推动“以赛促教、以教促研”的良性循环。
最后,朱校长寄语全体教师:“备赛是锤炼教学本领的契机,更是推动日常教学提质的抓手。希望大家以赛为桥,将经验转化为实践,打造让学生受益的优质课堂。”朱校长的点评与嘱托,让在场教师备受鼓舞,也为后续备赛与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。
这场干货满满的教研活动,为教师备赛搭建了交流平台,也为日常教学创新注入了新动能。未来,教师们将以赛事为契机,锤炼教学本领,打造更具质量与活力的课堂。
从“教什么”到“如何教”——城轨机电教研室聚焦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
在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今天,三年制大专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,其教学质量和成效备受社会关注。然而,传统的“满堂灌”式教学与大专学生独特的学习特性之间,日益显现出一条难以忽视的鸿沟。一场以学生为中心,从“教什么”转向“如何教”的针对性教学改革,正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。
针对我校面临的新挑战,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,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教研室于11月10日组织教师开展三年制学生学情分析及教学方式改革专项教研活动,活动期间大家针对学生学习态度、学习成效等关键问题充分讨论,仔细研究,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。

经过多轮“深度教研”,一系列针对性教学策略已形成共识并开始试点:
1.推行“项目式与工单制”教学:打破学科体系,将课程内容转化为一系列连贯的工作任务,让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。
2.广泛应用“情境化与信息化”手段:将理论知识融入未来职场情境,并利用虚拟仿真、微课等数字化工具,化解理论抽象难题,提升学习趣味性。
3.构建“多元化与过程性”评价体系:改革“一考定乾坤”的旧模式,将项目完成度、技能操作、团队协作等纳入考核,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。
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充分探究,教师们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——要从讲台上的“主演”,变为学生身边的“导演”和“教练”。要谋求组建教学改革共同体,共享资源,集体备课,确保改革不是教师的“个人探险”,而是全专业教师的“系统行动”。
